学术动态

园艺学院朱世江/王光团队在菠萝黑心病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园艺学院 刘少群 编辑:李彦华审核发布:费思迎发布时间:2023-09-05

我校园艺学院朱世江教授团队在菠萝黑心病的防控及其机理解析方面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近日在菠萝黑心病的无损检测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9月1日,团队在Food Chemistry (农林科学1区Top期刊,IF2022= 9.231, IF2023=8.8)在线发表了题为“Discrimination of internal browning in pineapple during storage based on changes in volatile compounds” 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3.137358)。该论文介绍了黑心病对菠萝挥发性物质的调控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种以电子鼻为主的菠萝黑心病无损检测模型。

菠萝(Ananas comosus [L.] Merrill)是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果树,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热带水果之一, 其中“巴厘菠萝是我国菠萝的主要栽培品种。然而,“巴厘菠萝极易发生黑心病,目前未有有效的商业化防治方法。黑心病是采后菠萝的一种主要生理性病害,发病时菠萝外部果皮无任何症状,但果心周围的果肉呈现黑褐色,使菠萝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由于菠萝黑心病的发生难以通过传统检测方法检测判断,容易引起采后资源浪费和贸易纠纷,对菠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我国菠萝产业的健康发展。 

该研究以“巴厘菠萝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鼻结合GC-MS方法,检测分析了菠萝采后不同贮藏时期、不同黑心病发病程度果实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黑心病对菠萝相关挥发性物质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黑心病对菠萝酯类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释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该变化趋势,该研究进一步将电子鼻传感器响应数据通过贝叶斯、神经网络 MLPNN、神经网络 RBFNN、决策树等方法建立了黑心病无损判别模型,对菠萝黑心病的发病情况具有较高的判断准确率。该论文创新性地探索了黑心病的发生对菠萝挥发性成分的调节作用,为明确黑心病对菠萝品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并可进一步推动菠萝黑心病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我校园艺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赖思婷为论文第一作者,园艺学院朱世江教授和王光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文图/园艺学院 王光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