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建国团队在园艺学TOP期刊Molecular Horticulture(IF2023:10.6)在线发表了题为“LcMPK3 and LcMPK6 positively regulate fruitlet abscission in litch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筛选并借助基因沉默体系证实了MAPK激酶级联途径中的LcMPK3和LcMPK6具有促进荔枝落果的功能;通过酵母双杂交筛库,获得了荔枝落果中LcMPK3/6的底物蛋白;通过BiFC, LCI和GST-pull down确证了LcMPK3/6与BR信号转导途径中核心转录因子LcBZR1/2发生蛋白互作;通过phos-tag和LC-MS/MS确定了LcBZR1/2的磷酸化位点。研究结果为阐明MPK3/6调控植物器官脱落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借鉴。
生理落果是果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这一现象往往对果树的产量和经济价值造成重大损失。荔枝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热带和亚热带果树,在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多次生理落果高峰(通常3至5次)导致的严重落果是造成荔枝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入理解荔枝果实脱落的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培育出具有较低落果率的荔枝新品种,同时可为开发荔枝的防落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器官脱落是一个受到精细调控的生物学过程。现有研究表明,拟南芥 MAPK激酶级联模块参与了众多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花器官的脱落激活。但是,此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他植物器官脱落中功能是否保守及其调控机制至今并未见报道。
本研究首先对荔枝基因组中MAPK激酶级联途径中的成员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其在荔枝落果中的转录特征,初步确定了LcMPK3和LcMPK6与荔枝落果相关,并通过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体系(VIGS)对LcMPK3/6调控荔枝落果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确证了LcMPK3和LcMPK6共调控荔枝落果,是促进荔枝落果的关键因子。
为了探究LcMPK3/6调控荔枝落果的机制,本研究构建了荔枝果柄离区特异性的酵母杂交文库,通过严格的酵母双杂交筛选,共获得了49个蛋白可能与LcMPK3/6发生蛋白互作,这些蛋白包含5个家族的转录因子(BZR1、NAC72、KNAT3、ZFP、ERF)和2个水通道蛋白(PIP2;5、TIP1;1)。前期的研究表明,LcBZR1/2是介导BR调控荔枝落果的重要因子(Ma et al., 2021)。因此,本研究通过Y2H、BiFC、LCI及GST-pull down确证了LcMPK3/6与LcBZR1/2发生蛋白互作。
通过phos-tag揭示了LcMPK3/6可磷酸化LcBZR1/2,通过LC-MS/MS质谱分析,确定了LcBZR1存在2个磷酸化位点(S168、S203),LcBZR2存在6个磷酸化位点(S121、S143、S164、S196、S237、S242)。
本研究揭示了LcMPK3/6具有正调控荔枝落果的功能,并通过酵母双杂交筛库获得了荔枝落果中LcMPK3/6的底物蛋白,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确证了LcMPK3/6可通过蛋白互作磷酸化修饰转录因子LcBZR1/2。既有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LcBZR1/2可通过转录调控乙烯合成介导BR对荔枝落果的调控(Ma et al., 2021)。在番茄中,TIP水通道蛋白可通过介导离区细胞乙烯合成、ROS稳态和细胞膨压调控花脱落(Wang et al., 2021)。据此,研究推测在荔枝落果中,LcMPK3/6可能通过调控这些信号途径,进而促进荔枝落果。总之,本研究不但为进一步阐明LcMPK3/6调控荔枝落果机制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解析MPK3/6调控器官脱落提供了重要参考。
LcMPK3/6调控荔枝落果的假设机制模型
开云下注· (中国)官方网站园艺学院毕业博士研究生王飞和毕业硕士研究生梁志俭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开云下注· (中国)官方网站园艺学院李建国研究员、赵明磊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广东省粤莞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1B151512008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30092和32072544)的资助。
李建国团队一直致力于荔枝果实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Molecular Horticulture、The 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Horticulture Research等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在荔枝果实发育调控的研究中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论文相关信息:https://doi.org/10.1186/s43897-024-00109-z
文图/园艺学院